走进大自然
应进一步深化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
李迪强专业号 | 2015-3-4

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最大,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生态系统类型。我国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是世界生物资源的宝库。

近年来,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第八次森林资源调查结果,全国森林面积量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量151.37亿立方米。呈现出森林总量持续增长,森林质量不断提高,天然林和人工林面积和蓄积量增加的趋势。我国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体系基本形成,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跨越式增加。截至2013年,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达2163处;建立了森林公园1928个、各类型保护小区5万多个。有效保护了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20%的天然林、2000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天保工程的开展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涉及管护森林面积达13.9亿亩,是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历史性转变的重要标志,促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实现了由毁林开垦向退耕还林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状况,扭转了治理区生态恶化的趋势,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降低对天然林的直接威胁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仍面临一些问题。如,人工林种植品种单一,生态系统脆弱,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整体质量有所下降。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和巨大的人口基数,使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物种栖息地受到威胁、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增加。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面临压力仍很大。国际社会和国内外公众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情况越来越关注,敏感、热点问题压力不减,给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更大压力。保护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演变成热点的风险极高,甚至可能被利益集团放大引起国际热炒,使国家形象和利益受损。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应该继续推进林业各项工程,以天然林保护工程带动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以退耕还林工程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调查,开展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监测。充分利用现有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建立生物物种的监测网络,特别是对于我国珍稀濒危物种、特有物种、重要经济价值物种等物种及其种群的消长趋势、受威胁因素、市场和贸易等进行系统监测。深化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管理。在已确定的优先区域内构建保护区网络体系,并加强自然保护区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加强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减少气候变化对野生动植物的负面影响,开展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影响的评估,探讨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对气候变化响应模式。选择典型地区从濒危物种和地区尺度研究野生动植物和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按照生态系统方式,提出示范区野生动植物和森林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模式。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间的协同增效研究和国际合作。近年来,国际上强调《生物多样性公约》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间的协同增效,在国家层面也需要开展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案例研究,增强履约的协同增效。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